九月的太原,秋意渐浓。这座承载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,正以奔跑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。激情四射的马拉松,是一场自我对话,是一场生命庆典,也是每个平凡人超越自己,成为英雄的契机。
9月初,太原市红十字会按照赛事组委会安排,开始招募太马医疗保障组AED志愿者。招募工作在具有红十字救护员证的群体中开展,优先招募常年参与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的师资、具备急救经验的医护人员、参与长跑运动的救护员。经审核符合条件的120名志愿者参加了赛前集训并考核,为确保赛事安全,根据组委会要求进行桌面推演和实地演练,为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做足准备。
9月21日,比赛当天凌晨,所有志愿者在黎明前悄然集结,即将统一赶赴各自点位。他们,有的是医护人员,有的是学校老师,有的是机关干部,有的是企业员工,有的是长跑爱好者……但此时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红十字志愿者,一众热爱生命、敬畏生命、守护生命的奉献者。
(部分志愿者们在集结地点合影,即将赶赴点位)
清晨时分,天刚刚擦亮,保障车辆已将志愿者载至各自点位。其中60位携AED的志愿者领取电动自行车,骑行至各自点位,将在保障区间快速响应。他们两人一组,每组在1公里范围内密切关注参赛运动员情况,遇有突发情况将快速实施救援。此时,身穿红白相间的红十字马甲,头戴红十字标志白色帽子的志愿者们,正迎着朝阳确认赛道点位、查看保障区域情况,进一步熟悉现场、检查装备。他们比跑者更早踏上赛道,用脚步丈量责任的距离。
(保障区间内两人一组配合工作)
(骑行志愿者向保障点位出发)
早上7:30,发令枪响,人潮奔涌。在集结区的三组志愿者已经高度关注人群、关注对讲机近一个小时了。比赛刚开始,就有一名运动员腿部摔破并扭伤,医疗指挥中心远程调度集结区志愿者,很快,志愿者到达现场处置。运动员全部出发后,他们还将加密到半程终点、半程完赛通道和完赛区进行增援。“桥下有运动员晕倒,请Q42立即前往救援。”医疗指挥中心发来指令,Q42骑行志愿者立即赶到,判断晕倒者有呼吸、有意识,但自诉头晕发冷,于是立即用保温毯保护并上报运动员情况。类似的场景在赛道边是常见现象,用志愿者们的话说,“受伤运动员见了我们就像见了亲人一样,咱就得一刻不敢怠慢地救助呀。”第一次参加的保障的志愿者小张表示“我跑不了马拉松,但我能在赛道上体现价值,心里特别满足。”涌动的运动员队伍、欢呼的道旁群众此时将赛事推向高潮。赛道内时刻关注运动员的红十字志愿者都以“生命至上”的宗旨完成自己的使命,以专业与温情守护着每一个跃动的生命,散发出人道光芒。
(志愿者为运动员保温)
(志愿者帮助运动员处置伤情)
中午13:50,马拉松关门时间,红十字志愿者的工作进入尾声。完赛区集中了大量高强度运动后放松的运动员以及围观群众,志愿者们密集在终点处巡逻观察,像扫描仪般筛查着每张赛后疲惫的面孔。终点附近的物资回收点,急救设备被陆续收回,志愿者们拍照留念,然后悄然散去。当马拉松的坚韧遇上志愿者的赤诚,在千年晋韵锦绣太原共同书写了一场生命的守护。
马拉松的终点是超越自我,红十字的终点是博爱奉献——两者共同诠释着人类崇高的信念:在挑战中敬畏生命,在奉献中见证永恒。跑一场马,识一座城,和一众尊重生命、热爱生活的志愿者同频奉献,你若平安,他们便值得!
(责编 张丽 王雨萌 助编 刘静文)